附属第一医院求实导师学校系列讲座学术沙龙(六)聚焦舌癌与颌骨囊肿诊疗新进展
为提升青年医师专业素养,推动口腔医学前沿理念传播,口腔科于5月10日成功举办口腔医学专题学术沙龙。活动聚焦当前口腔领域两大热点——舌癌的综合诊疗与颌骨囊肿的创新应对策略,口腔科主任蒋文主任医师及教学秘书刘艺担纲主讲,青年口腔医师及规培学员积极参与,共享学术盛宴。
作为荆州地区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权威,蒋文主任以“舌癌临床诊断与最新治疗进展”为题,展开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学术报告,系统阐释舌癌诊疗全流程,强调“功能与生存质量并重”。详细讲解了如何高效整合高分辨率影像学资料(如MRI、CT)、精确的病理活检结果及患者全身状况评估,以科学划定肿瘤范围、明确分期,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坚实依据。围绕外科手术关键环节,蒋文深入剖析了原发灶扩大切除中安全边界的把控要诀、颈部淋巴结清扫策略的选择依据,以及应用各类游离/带蒂皮瓣进行舌体及口底缺损功能性修复的最新技术。他特别指出,现代舌癌外科已超越单纯切除层面,致力于在根治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语言、吞咽等核心功能。针对术后管理,蒋文系统介绍了疼痛科学管理、营养支持方案、伤口精细化护理以及早期介入的言语功能训练、吞咽康复指导等综合措施。他着重阐释了外科、营养科、康复理疗科及护理团队紧密协作在加速患者身心社会全面康复中的决定性作用。
教学秘书刘艺其后带来了题为“口腔颌骨囊肿诊疗新进展”的精彩分享,为青年医师更新知识图谱。刘艺系统梳理了CBCT影像技术在精确描绘囊肿范围、毗邻重要结构(如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关系中的独特优势,并强调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在明确诊断、指导即刻治疗决策中的关键价值。她重点介绍了当前推崇的微创治疗策略,如开窗减压术/袋形术在治疗大型颌骨囊肿中的应用。该技术通过建立引流通道促使囊腔自然缩小,显著降低手术创伤,为后期骨再生创造条件。同时,刘艺详细解读了各类骨替代材料(如Bio-Oss®)、生物膜(如胶原膜)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促进囊肿术后骨缺损修复、加速愈合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与操作规范。刘艺指出,颌骨囊肿的现代诊疗日益依赖多学科紧密协作。影像科提供精确“地图”,病理科给出性质“定论”,种植科参与后期功能重建规划,这种高效协同模式是实现患者长期口腔健康与功能恢复的核心保障。
沙龙现场互动踊跃,讨论深入。参会青年医师纷纷表示,此次讲座紧贴临床实践难点与发展前沿,内容“解渴”、观点新颖、实用性强。蒋文主任对舌癌综合诊疗体系的系统梳理,尤其是功能保存的前沿理念,以及刘艺秘书带来的颌骨囊肿微创治疗与生物材料应用新知,极大地拓展了他们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边界,更新了诊疗思维,为日后提升临床诊治水平注入了强劲动能。
此次学术沙龙有效达成了知识传递与思维碰撞的目标。学院将持续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聚焦学科发展前沿与临床实际需求,助力青年医师能力进阶,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卓越口腔医学人才、推动区域口腔诊疗水平提升不懈努力。学术薪火,正于此间蓬勃传递,照亮未来精医之路。

